本文探讨了企业知识萃取的四种典型模式,包括专家类、主题类、岗位类和复杂业务类,分析了各自的应用场景和方法,强调了知识萃取对提升企业效率的重要性。
前言
在企业实践中不断探索知识萃取,按照“人-事”、“个体-组织”两个坐标轴,可以将组织级知识萃取分为如下四类典型模式:专家类、主题类、岗位类和复杂业务类。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方法。
01 专家类知识萃取
在许多企业里,专家是知识的“宝藏”。他们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见解。然而,当这些专家逐渐退居二线或退休时,他们的知识面临流失的风险。有些企业领导甚至说:“我们需要像抢救文物一样,去抢救专家的知识!”
想象一个资深的工程师退休后,那些隐藏在他脑海中的诀窍和技艺如果不及时记录和传承,可能会随时间而消失。因此,企业必须开展专家类知识萃取。这种模式重点在于从专家的人生经历、工作故事、职业成就等方面萃取经验和教训。产出可以包括人生历程图、个人经验教训记录、专家知识包等。
例如,一家制造业企业为退休的高级技师开展了一次“经验萃取”项目,通过访谈和影像记录,制作了技师的职业生涯纪录片,并将关键技术步骤和注意事项归纳成操作手册,供后续人员学习使用。
02 主题类知识萃取
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领域之间常常沟通不畅,导致重复错误频发或资源浪费。为了打破这些壁垒,主题类知识萃取应运而生。通过成立专案知识萃取小组,从多个专业角度入手,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共创讨论。
比如,在某科技公司中,面对核心技术逐渐流失的问题,他们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焦点小组,以“提升产品质量”为主题进行知识萃取。团队成员集思广益,共同梳理了过去几年内所有重大质量问题的教训,并制定了“质量归零”案例手册,让新员工在上岗之前先熟悉这些案例。
这种模式通过将知识与主题相结合,推动企业上下达成共识,形成强大的合力。产出可以包括复盘案例、市场协同案例、质量案例、领域FAQ、商业案例等。
03 岗位类知识萃取
当企业快速扩展时,岗位类知识萃取尤为重要。比如,一个钢铁企业在扩建新基地时,一年内招收了500名大学生。传统的师徒制培训方式效率低下,无法满足大量员工短期内快速上岗的需求。于是,他们采取了“岗位知识萃取+师傅带徒+知识管理平台”的组合策略。
通过对新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进行详细地梳理,他们建立了涵盖20大岗位族群、100多个岗位序列的知识地图。这些地图不仅帮助新员工迅速掌握所需技能,还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实时更新,确保岗位知识始终与业务需求同步。
这种模式的目标是缩短员工的学习周期,提高自我学习能力,并降低培训成本。相关产出可以包括岗位职责、作业指导书、学习路径图、岗位知识地图等。
04 复杂业务类知识萃取
企业的核心业务通常涉及复杂的流程、战略和项目管理,因此知识萃取必须紧密围绕这些活动展开。例如,某大型能源企业结合其长期发展战略,将技术路线图、业务流程和项目经验整合到一起。这不仅让员工在工作中随时可以查阅和应用知识,还为后续的项目迭代和战略调整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。
作为复杂业务类知识萃取最常见的场景,项目知识萃取是专注于各类项目全过程的经验积累与改进优化。它通过复盘和回顾项目各个阶段发生的重要事件,梳理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,形成项目全景图、项目案例、项目经验列表、项目价值文档等,以此帮助企业在后续项目中避免重复错误,提升项目管理水平。
这种模式下,知识与企业的业务流程、项目管理等紧密相连,形成了“知识赋能业务”的良性循环。企业常常以战略地图、技术路线图、业务流程图、项目全景图、项目案例、项目知识地图等为产出,确保知识萃取与实际业务发展高度一致。
通过以上四种模式的实施,企业能够根据不同场景,有目的性、有组织性地产出高品质知识。知识萃取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,更是为未来知识复用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Baklib DXP 以强大的 CMS 核心为基础构建,并通过数据驱动的受众建模、个性化和旅程优化加以增强。该平台提供了丰富、紧密集成的工具集,用于跨多个数字渠道创建和交付内容和体验。Baklib 通过提供经济高效、易于实施且易于管理的 DXP,使企业能够最大化投资回报率,同时提高利润。Baklib 提供了在现代低代码平台中控制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所有工具和功能。
作为 CMS 的一部分添加的选项和功能列表。客户支持是一个很好的附加功能。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集成和选项。
提交反馈